水上马拉松,你听说过吗?
今夏,长三角皮划艇水上马拉松赛将在崇明举行,参赛选手要划着皮划艇从城桥镇的老滧河出发,沿水路划21.1公里,抵达庙镇的M515文创产业园。在青浦,“桨下江南”水上马拉松赛已举办多年,路线穿越金泽古镇、元荡湖、淀山湖,每年都吸引数百名桨类运动爱好者参加。
水上马拉松,只是上海河湖水面热闹程度的一个缩影。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上海越来越多河面、湖面、公园水面上,活跃着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爱好者。蓬勃兴起的水上运动正不断促进上海“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激发水域活力和魅力的同时,“水上经济”也正悄然成为服务消费的新场景。
运动健身新空间
夏天的上海,就像一座巨型水上公园。一块小板、一叶小艇之上,人们远观湖光山色,近拥城市景观,不用在陆地上人挤人,而是在水面上解锁文体旅“新姿势”。
崇明区陈家镇,瀛东村皮划艇码头上,一波波团建队伍集结完毕,五颜六色的桨板与夕阳交相辉映,大家在宽阔的水面上惬意划行。7月12日,一场市民桨板大赛也在崇明举办,男女老少划着桨板穿梭竞逐,乐此不疲。
在青浦,“魔都小亚马逊”金泽镇岑卜村吸引了10家水上运动俱乐部,早已成为桨板、皮划艇爱好者聚集地。“村里水系交错、植被繁茂,仿佛神秘的雨林世界,水上运动是村里的特色文旅品牌。”岑卜村党总支书记倪芳芳告诉记者。
水上运动不只在郊区火爆。在上海中心城区,水上运动的新空间、新活动、新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条苏州河,早已成为水上运动发烧友的“新赛道”。今年刚入夏,2025苏河湾上海桨板公开赛就在苏州河静安段举行,400余位选手挥桨逐浪,感受静安苏河湾之美。7月11日至13日,上海之夏2025“半马苏河”上海赛艇城市精英赛在普陀区苏州河水上运动中心开赛,运动活力与都市魅力完美融合。
在杨浦,新江湾城的部分水面被桨板皮划艇爱好者“解锁”,一条经典的“水域漫游亚马逊4.2千米”路线被开发出来,人们可一边划行一边欣赏新江湾城文化体育公园的美丽景色,偷得浮生半日闲。
炎炎夏日,玩水消暑,人之常情。不过,上海河湖水面热闹的原因,却不仅仅是“消暑纳凉”这么简单。水上项目的火爆,代表的是文体旅融合由陆地向水面拓展的新趋势,在相关产品需求越来越旺盛的背景下,产品供需双方在“水面”这个新空间实现了对接。
年近40岁的杨慧是医美行业从业者,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运动健身。她告诉记者,近年来热爱运动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各类场馆不断新建,但地段好的运动场馆仍有越来越拥挤的趋势。
“有人选择把运动空间向场馆之外的公共区域扩展,比如骑行族。而我一直喜欢水上运动,但没办法经常去海边,于是选择把运动空间向水面拓展,买了一块充气桨板,一到周末就到处‘找水’。”杨慧告诉记者。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人“找水”就有人“供水”。比如,上海崇明以恒水上运动俱乐部负责人刘雄就早早发现了水上运动的商机。“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场地已难以满足越来越多人的精细化、多元化运动健身需求。数年前我从金融行业下海经商,专门从事水上运动产业。”目前,刘雄的俱乐部在崇明明珠湖水域和庙镇M515文创产业园边的南横引河水域上都有项目。
水上运动新空间被开拓,还有一个隐形前提:上海持续多年推进水环境整治成效日益显现。 “桨板等水上运动项目对水质要求极高。这些项目火爆背后的隐藏原因,是上海河湖水质越来越好了。” 上海悦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添鸣告诉记者。
浦东张家浜,数年前还是一条水面上漂死鱼的黑臭河道,近年经过持续整治,已是水清岸绿的景观河,两岸开了不少水上运动俱乐部。杨浦纬五河,经过数年系统性修复,自净能力显著提升,河边体育培训机构数量显著增长,亲子皮划艇课程经常爆满。
更广为人知的案例是,随着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工程持续推进,苏州河从“生产岸线”蝶变为“生活秀带”。早在2021年,上海赛艇公开赛就回归苏州河。
2017年以来,上海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水环境治理,次年就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Ⅴ类水体。到2026年底,上海将建成100个河湖水体清澈度提升试点。目前,全市共有河道(湖泊)4.5万条(个),河湖面积共近657平方公里,全市河湖水面率超10%。
这些宝贵的水面,当然不可能全用来开发水上运动。但哪怕只有一成、半成被开发利用起来,也将为上海“文旅商体展”融合打开一片前景广阔的新空间。
休闲文旅新动线
玩桨板、皮划艇的,到底是哪类人群?记者采访发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有人在板上享受亲子之乐。杨添鸣在崇明陈家镇瀛东村经营桨板等水上运动项目,一条经典路线是瀛东村东湖环线,划一圈需20分钟左右。“暑假期间,大多数散客都是亲子家庭一起报名,傍晚划完一圈,正好到度假村里吃晚饭,孩子食欲都变好了。”
有人在板上遛狗。在崇明漫屿户外运动营地,常可见游客带着心爱的宠物狗共乘一板,划行时小狗端坐在桨板前端,“毛孩子”在桨板上也能享受清凉时光。
有人在水上享受二人世界。杨慧告诉记者,她常去青浦金泽岑卜村水域和新江湾城湿地水域玩桨板,常看到小情侣坐在桨板上说说笑笑,随波漂行。
杨添鸣告诉记者,水上运动“可卷可躺”,自由度、延展度很高。以桨板为例,多块桨板拼起来,就能享受水上瑜伽;带上鱼竿,就能把桨板当水上钓台,来一场路亚钓;划窄一些的桨板,可以和伙伴们来一场水上竞速;“佛系”一点的,直接漂在水面上,感受“inner peace”(内心平静)也是极好的。
水上文体旅项目让人们有了欣赏景色、体验生活的新视角。傍晚时分,崇明岛西部,光明田原水域热闹非凡,市民游客挥动桨叶劈波斩浪。在这里,漫屿户外运动营地根据水上运动项目“移步换景”的特点,推出“划船看夕阳”夏日限定路线。这条水路全长12公里,一路上可欣赏光明田原的千亩花海、生态湖面、公益林区,还可欣赏波光粼粼的明珠湖,最后到水面开阔处欣赏落日余晖。
“我们正在筹划设置‘水上驿站’,通过水上文旅项目,把崇明岛自东向西的景点通过水路串联起来。今后,市民游客有望从东面的陈家镇起,一路划着桨板、皮划艇到西端的绿华镇,在沿途驿站处上岸游览、拍照赏景。这样一来,桨板不再是桨板,而是专属于一人的‘微型邮轮’。”刘雄表示。
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意识到这种“文旅新动线”的潜力。比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上示范区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就明确指出,水上活动有潜力有基础,要“通过重塑水体资源和水域空间的功能价值,激发区域整体发展活力”。崇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考虑为水上路线专设一些文体旅融合的产品以及岸边景观小品,提升水上动线的文旅功能。
消费经济新场景
水上运动,催生了“水上经济”——多元化的场景、长链条的消费以及品质化的需求,都让“水上经济”对服务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水上经济”,听上去只产生于白天,但已有从业者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将之往“夜经济”方向拓展。杨添鸣告诉记者,有不少客人提出,夏天白天阳光太毒,傍晚划一两个小时又不尽兴,能否开通“夜划”活动?
“这是很棒的点子,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准备。比如,把照明工具内嵌在桨板、皮划艇中,再给游客配备户外运动手电筒等装备,试下来效果很好,夜划有一种别样的浪漫。”此外,杨添鸣还在筹备水上市集等新业态,打造更多水上消费场景。
场景消费之外,装备消费也是大头。杨慧告诉记者,她买的充气桨板算是中档的,再加上水上运动服、墨镜、救生衣、防水袋、涉水鞋等装备,一套下来花了4000多元,其中桨板的价格占一半。“一些‘发烧友’,买的板子、桨稍微高级些,价格会更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我国冲浪、桨板项目消费人群超过100万,整体消费规模超过10亿元。
另外,“水上经济”还通过高附加值的水上体验项目,拉动文旅、住宿、餐饮等产业增长。
倪芳芳告诉记者,最近每到周六,村里游客都会多起来,其中多数都是去体验水上运动项目的。“从最近统计数据来看,周六一天村里各水上运动俱乐部共要接待900人左右,游客带动村里民宿、饭店消费,全村各店一天总营业额可达23万元左右。”
不久前在崇明举行的上海市民桨板大赛,共吸引170多人参赛,其中120人系从市区赶往崇明。“这120人中,有30多个家庭是提前一天来的,在崇明住民宿、吃农家菜、买农产品回去,对崇明文旅消费也有带动,这是‘水’带来经济价值的直观体现。”刘雄说。
“一日运动、两日度假”的新消费模式,正在沪郊兴起。比如,崇明明珠湖度假村推出的“水上运动+星空露营”套餐持续火爆,游客白天划桨板,夜晚住进临湖帐篷看萤火虫,客流带动周边民宿均价上涨约三成。
在中心城区,“水上经济”也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在2025苏河湾上海桨板公开赛期间,静安区沿河设置“静安国际中心水上嘉年华”市集,非遗技艺演绎等10余个特色摊位前人头攒动。赛事期间,铂尔曼、静安假日酒店提供参赛专属优惠,不少参赛选手及家人朋友组团入住,苏河湾万象天地等商业综合体还推出优惠活动,让参赛者和观赛者不仅能“赛在静安”,还能“买在静安”。
当前,上海越来越多河湖水面正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消费场景,人们突破传统“观水”模式,转而寻求深度的“玩水”“乐水”体验。从“观景式旅游”到“体验式消费”,“水上经济”正不断激发提振消费的澎湃动能。
尚竞配资-尚竞配资官网-正规配资网-配资操盘十大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